有一類醫生,在絕大多數情況下,他們需要借助顯微鏡來完成對病人的手術,為病人解除痛苦,他們就是神經外科的醫生們。
據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伍益主任介紹,去年一年,該科室完成了600多臺手術,其中500多臺手術都要在顯微鏡下進行。
原因何在呢?
因為他們手術部位多集中腦部、脊髓等部位的神經和血管上,這些神經和血管縱橫交錯,就像一個蜘蛛網一樣,要想在網內把病變除掉,又不造成損壞,就必須要求十分精細化的操作,而顯微鏡也就成為了他們的好幫手。
1986年,從廣東醫學院畢業的伍益被分配到市中心醫院,成為了一名外科醫生。在醫院工作4年后,1990年,由于伍益表現十分出色,醫院出于對年輕人的培養,決定派他前往湘雅醫學院進修神經外科一年時間。伍益稱:“這次進修對我一生影響巨大,它對我的人生職業進行了準確的定位。”
1991年,進修歸來的伍益開始從事神經外科的工作,并于2000年前往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再度進修,主要學習一些高難度的病種,如顱底腫瘤、三叉神經痛等的治療方法。隨后,他率先在江門地區開展了三叉神經痛的治療。也就是在這一年,市中心醫院正式成立專門的神經外科,伍益成為了科室的副主任,隨后又成為了主任。如今伍益已經由普通的外科醫生,成長為一名神經外科的專家級醫生,是廣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的常任委員,能夠開展脊髓髓內腫瘤、腦干腫瘤、顱內動脈瘤等高難度的手術。由于醫德醫風方面表現突出,伍益還連續獲得了市中心醫院第二、第三屆“蕭德雄醫德醫風獎”。
為了能挽救病人的生命,伍益總是不顧一切、竭盡全力。2009年,一位浙江寧波的29歲小伙子早晨時突然腦出血而昏迷,當時被送到中山古鎮醫院,后來想轉到中山某大醫院治療時,院方認為已經沒得救了,后來古鎮醫院聯系了伍益。上午10點多,伍益開車前往古鎮醫院,在察看了小伙子的病情后,他認為還可以救治,就將小伙子接回市中心醫院緊急搶救,最終手術十分成功,小伙子目前還可以開車,當初搶救過他的醫生去杭州時,還同他見過面。
在伍益的記憶中,最令人難忘的是一次長達13個多小時的手術。2005年,新會一個病人的小腦內長了一個巨大的聽神經瘤,像一個鴨蛋那么大,腫瘤與腦內的6根神經都有接觸,其中有管面部運動的、有管吞咽的。
為了切除這個腫瘤,伍益從上午9點進入手術室,直到晚上10點多才完成手術,在顯微鏡下操作時間長達13個多小時,期間只是喝了幾口水。從手術室出來后,雖然很累,但伍益認為:“既然病人把生命托付給了我,只要能幫病人恢復健康,就算再苦、再累也值得。”
因而也可以看出顯微鏡在醫學方面的重要作用,在以后的生活中顯微鏡還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
能夠靠自己的技術治好病人,為病人解除痛苦,表明自己的存在對病人來說是有價值的,這就是最大的成功。
將本頁加入收藏
下一篇:哪些顯微鏡常用于組織學?
上一篇:天宇光電最新光學顯微鏡
本文出自上海永亨光學儀器有限公司,本文地址:http://www.renziyi.cn/news/434.html
工業顯微鏡測量顯微鏡視頻顯微鏡專業的供應商
合作伙伴:http://www.xianweijing.org/顯微鏡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