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標題:巖漿噴發沉積鐵礦中礦物分析顯微鏡
信息分類:行業動態 新聞來源:未知 發布時間:2017-11-26 2:25:55
科學家們懷疑,在大氧化事件發生前后,可能發生了什么事情
,使產甲烷菌走向衰落;只有當在大氣中積累的o:不再被CH。消
除時,大氣的02濃度才會增長。彼考茨(Pecoits et al,2008)和
康浩瑟(Konhauser et al,2009)等研究者們在對地質地層的化學
分析中,發現Ni在地層中的含量起伏與大氣o。濃度之間有一定消
長關系。在24億年前的時候,由于上地幔的溫度逐漸冷卻,富Ni的
超鎂鐵巖(ultμmaficrock)的巖漿噴發減少,沉積鐵礦中的Ni含量
大幅度下降;根據地質數據計算,當時海洋中Ni的豐度大約減低了
50%。在Ni在海水中含量減少的時候,大氣中的()。開始逐漸占上
風,最后形成大氧化事件(圖4-9)。沃夫剛等人的研究指出,Ni是
甲烷菌輔酶和氫化酶的核心激活元素;如果甲烷菌不能獲得足夠的
Ni,該菌的活性將大大下降(Wolfgang et a1.2001)。如果把這兩
個發現連接在一起,也許可以認為,24億年前地球表面Ni的豐度降
低引發了大氧化事件。其科學邏輯是,Ni在環境中含量的降低使甲
烷菌生長受到抑制,甲烷菌的衰落減少了海洋向大氣排放CH。的速
率;于是,由藍細菌產生的()。不再被CH。還原掉,這使():最終
在大氣圈積累起來。當然,要證實這個假說,還需要尋找更多的證
據。
將本頁加入收藏
下一篇:混凝土砂漿襯里的厚度樣品實驗顯微鏡
上一篇:鹽沼濕地生態系統的分解者為微生物
本文出自上海永亨光學儀器有限公司,本文地址:http://www.renziyi.cn/xwjdt/2532.html
工業顯微鏡測量顯微鏡視頻顯微鏡專業的供應商
合作伙伴:http://www.xianweijing.org/顯微鏡百科